不稂不莠的成语故事
拼音 bù láng bù yǒu
基本解释 稂:狼尾草;莠:狗尾草。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。后比喻人不成才,没出息。
出处 《诗经 小雅 大田》:“既坚既好,不稂不莠。”朱熹集传:“稂,童粱;莠,似苗。皆害苗之草也。”
不稂不莠的典故
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《诗经》有一首反映西周农事生活的诗篇《大田》,诗人抒发风调雨顺带来丰收的喜悦心情:“谷粒长了皮壳,长得坚实完好,没有稂草莠草。除去青虫、丝虫等虫害,不让它祸害我的庄稼。稷神有灵,快把它们投进大火。”
更多成语
※※※成语推荐:※※※
| 成语 | 历史出处 | 
|---|---|
| 栉垢爬痒 | 唐·韩愈《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》:“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,栉垢爬痒,民获苏醒。” | 
| 鹰瞵虎视 | 梁启超《论私德》二:“俄罗斯政府,以鹰瞵虎视之势,震慑五陆,而其人民称罪恶之府,黑暗无复天日,(日本人有《露西亚亡国论》,穷形尽相。)亦生计沈窘之影响也。” | 
| 骨鲠之臣 | 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方今吴外困于楚,而内无骨鲠之臣,是无如我何!” | 
| 断袖分桃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董贤传》:“上欲起,贤未觉,不欲动贤,乃断袖而起。”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说难》:“与君游于果园,食桃而甘,不尽,以其半啖君。” | 
| 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 | 刘少奇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:“他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,不同别人计较享受的优劣,而同别人比较革命工作的多少和艰苦奋斗的精神。” | 
| 遗风旧俗 | 元·揭傒斯《彭州学记》:“土著之姓十亡七八,五方之俗更为宾主,治者狃闻习见,以遗风旧俗为可鄙,前言往行为可鄙。” | 
| 抱布贸丝 | 《诗经 卫风 氓》:“氓之蚩蚩,抱布贸丝。” | 
| 禽困覆车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樗里子甘茂列传》:“韩公仲使苏代谓向寿曰:‘禽困覆车。’” | 
| 一洞之网 | 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有鸟将来,张罗而待之,得鸟者罗之一目也。今为一目之罗,则无时得鸟矣。” | 
| 呼不给吸 | 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“眯不给抚,呼不给吸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