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武不屈的成语故事


拼音 wēi wǔ bù qū

基本解释 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;表示坚贞顽强。威武:权势;武力。

出处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”


威武不屈的典故

战国时期孟子与景春讨论大丈夫问题,景春认为公孙衍及张仪是真正大丈夫,因为他们主张连横学说,游说六国归顺秦国。孟子认为:大丈夫得志时要爱护别人,按规律办事,光明磊落;不得志时做到富贵不能淫,威武不能屈。


更多成语


※※※成语推荐:※※※

成语 历史出处
有所不为,而后可以有为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人有不为也,而后可以有为。”
等闲之辈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魏有邓艾,足智多谋,非等闲之辈。”
所见略同 明·唐顺之《与王芳湖中丞书》:“愚意方欲经营,而来叙适反,此岂古谓所见略同者乎!”
死有余僇 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世宗废后》:“至杀无辜,如文臣李梦阳、内臣何文鼎辈所奏,真死有余僇。”
析骸易子 《后汉书 来歙传》:“昔宋执楚使,遂有析骸易子之祸。”
彼倡此和 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6回:“二人先通了郤克,然后谒见晋景公,内外同心,彼倡此和,不由晋景公不从。”
不遗巨细 廖仲恺《答胡适井田书》:“可见先生对一个问题不肯苟且的态度,不遗巨细的精神。真是佩服。”
铭刻心骨 唐·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铭刻心骨。”
蓬户柴门 元 无名氏《举案齐眉》第四折:“住的是草舍茅庵,蓬户柴门。”
坐地分赃 《品花宝鉴》第23回:“他便坐地分赃,是要陋规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