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力悉敌的成语故事
拼音 gōng lì xī dí
基本解释 工力:功夫和力量;悉:完全;敌:相当。双方的功夫、力量;不相上下。多指艺术方面的造诣不分高低。
出处 宋 计有功《唐诗纪事》:“及闻其评,曰:‘二诗工力悉敌。’”
工力悉敌的典故
唐中宗时期,群臣聚集在昆明池畔作诗应选,100多篇诗歌由才女上官昭客挑选其中一首作御用歌词。她看中两篇工力悉敌的诗,一是沈佺期的,一是宋之问的,经仔细挑选,最后选中宋之问的诗,让沈佺期也心服口服。
更多成语
※※※成语推荐:※※※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 | 《论语·秦伯》:“子日:‘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。’” |
栉风酾雨 | 清·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一:“都兴阿诸公,忠贞朴劲,屡摧狂寇,栉风酾雨,始终戎幕。” |
显赫一时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窦宪传》:“权贵显赫,倾动京都。” |
泥猪疥狗 | 元·马致远《任凤子》第二折:“再谁想泥猪疥狗生涯苦。” |
历历可辨 | 唐·张读《宣室志·韩生》:“圉人因寻马踪,以天雨新霁,历历可辨。” |
瘦骨嶙嶙 | 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题叙:“两只瘦骨嶙嶙的长手,亲昵昵地抚摸着站在她身前寸步不离娘的宝娃的头。” |
挨肩搭背 | 《官场维新记》第九回:“小玉凤见是警察局的大人到了,连忙抛了各客,溜进房间里来,与袁伯珍挨肩搭背的坐在一块儿。” |
百二山河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纪》:“秦,形胜之国,带河山之险,县隔千里,持戟百万,秦得百二马。” |
如箭在弦 | 三国魏·陈琳《为袁绍檄豫州》注引《魏志》:“矢在弦上,不可不发。” |
心劳意攘 | 元·刘庭信《端正好·金钱问卜》:“一见了神魂飘荡,不由我心劳意攘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