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高采烈的成语故事
拼音 xìng gāo cǎi liè
基本解释 兴致高;精神饱满。采:精神;烈:强烈;旺盛。
出处 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 体性》:“叔夜俊侠,故兴高而采烈。”
兴高采烈的典故
稽康,字皮夜,他是魏晋之间有名的“竹林七贤”之一,风度翩翩,文才超群,当时便有许多人倾慕他。稽康一生写了不少诗和论文。他在诗中曾一再提到环境的险恶。“鸟尽良弓藏,谋极身心危,吉凶虽在己,世路多险峨。”这些诗句对当时的现实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。他的论文,则观点鲜明,论点集中,具有根强的论辩力,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揭露和对礼法之士的批判。如他在《养生论》中主张“清虚静泰,少私寡欲”,批判士族中的人过着“声色是耽”的纵欲生活,尤其对又想长寿又要享乐这类人的心理刻画更是特别精采。他说,这类人“欲之患其得,得之惧其失,苟患失之所不至矣。在上何得不骄,持满何得不溢,求之何得不苟,得之何得不失那!”稽康就是这样,把魏晋士大夫那种得失急聚、生死无常所产生的极为贪婪的变态心理一语破的,刻划得淋漓尽致。
更多成语
※※※成语推荐:※※※
| 成语 | 历史出处 |
|---|---|
| 问鼎轻重 | 《左传 宣公三年》:“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?” |
| 束手就毙 | 宋·洪迈《容斋续笔·靖康时事》:“予顷修《靖康实录》,窃痛一时之祸,以堂堂大邦,中外之兵数十万,曾不能北向发一矢、获一胡,端坐都城,束手就毙。” |
| 遗魂亡魄 | 汉·严遵《道德指归论·大成若缺》:“遗魂亡魄,休精息神。” |
| 渭阳之思 | 《诗经·秦风·渭阳》:“我送舅氏,曰至渭阳。” |
| 诚心敬意 | 明·无名氏《下西洋》第三折:“你道是诚心敬意亲呈进,俺那里知重知轻在您行。” |
| 守正不桡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君子独处守正,不桡众枉。” |
| 置诸度外 | 郭沫若《南冠草》第一幕:“我考虑得很纯熟。我是早把生死置诸度外的。” |
| 辇毂之下 | 西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仆赖先人绪业,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!” |
| 抱头大哭 | 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7回:“两人抱头大哭,哭了一场坐下。” |
| 步态蹒跚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