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
拼音 bá miáo zhù zhǎng
基本解释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,急于求成,反而坏事。
出处 郭沫若《雄鸡集 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》:“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,叫做‘拔苗助长’。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,反而枯槁了。”
拔苗助长的典故
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,就天天到田边去看。三天过去了,禾苗没见动静。他想出一个办法,就急忙奔到田里,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。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,儿子跑到田里一看,禾苗全都枯死了。
更多成语
※※※成语推荐:※※※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熟人熟事 | |
回肠伤气 | 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纤条悲鸣,声似竽籁,清浊相和,五变四会,感心动耳,回肠伤气。孤子寡妇,寒心酸鼻。”李善注:“言上诸声,能回转入肠,伤断人气。” |
前襟后裾 | |
鞭笞天下 | 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执棰附而鞭笞天下,威振四海。” |
浓妆淡抹 | 元·康进之《新水令·武陵春》曲:“两般儿情厮隐,浓妆淡抹包笼尽。” |
水火无交 | 《隋书 循吏传 赵轨》:“别驾在官,水火不与百姓交,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。” |
裂裳裹足 | 南朝 梁 刘孝标《广绝交论》:“是以耿介之士,疾其若斯,裂裳裹足,弃之长骛。” |
何患无辞 | 《左传·僖公十年》:“不有废也,君何以兴?欲加之罪,其无辞乎?” |
席地幕天 | 唐·韩偓《惆怅》诗:“何如饮酒连千醉,席地幕天无所知。” |
引虎自卫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三回:“严颜在巴郡,闻刘璋法正请玄德入川,拊心而叹曰:‘此所谓独坐穷山,引虎自卫者也!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