委靡不振的成语故事


拼音 wěi mǐ bù zhèn

基本解释 委靡:也作“萎靡”,颓丧。形容精神不振,意志消沉。

出处 唐·韩愈《送高闲上人序》:“颓堕委靡,溃败不可收失。”


委靡不振的典故

公元1125年,金军大举南下进攻北宋,燕京守将郭药师投敌,黄河守将梁方平脱逃,直逼北宋都城东京,宋徽宗将帝位传给儿子宋钦宗赵桓,自己逃到镇江。大臣杨时上书说:“大敌当前必须振奋精神抗击金人入侵,如果萎靡不振就只有灭亡。”


更多成语


※※※成语推荐:※※※

成语 历史出处
十荡十决 《乐府诗集·杂歌谣辞·陇上歌》:“陇上壮士有陈安,躯干虽小腹中宽,七尺大刀奋如湍,丈八蛇矛左右盘,十荡十决无当前。”
心明眼亮 南北朝 王俭《褚渊碑文》:“风仪与秋月齐明,音徽与春云等润,韵宇弘深,喜愠莫见其际,心明通亮,用人言必由于己。”
循次而进 唐·韩愈《答窦秀才书》:“操数寸之管,书盈尺之纸,高可以钓爵位;循次而进,亦不失万一于甲科。”
没法奈何 朱自清《那里走 我们的路》:“所以那些没法奈何的人,我想都将向这三条路里躲了进去。”
斗粟尺布 《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一尺布,尚可缝;一斗粟,尚可春;兄弟二人不兼容。”
燕额虎头
日已三竿 明·王錂《春芜记·探遗》:“你看日已三竿,且到佛殿前探望一回何如?”
方桃譬李 南朝·梁·简文帝《筝赋》:“乃有燕馀丽妾,方桃譬李,本住南城,经居东里。”
攘来熙往 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”
似水流年 明 汤显祖《牡丹亭 惊梦》:“则为你如花美眷,似水流年,是答儿闲寻遍,在幽闺自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