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旁苦李的成语故事
拼音 dào páng kǔ lǐ
基本解释 比喻不被重视的人。
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雅量》:“王戎七岁,尝与诸小儿游,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,诸儿竞走取之,唯戎不动。人问之,答曰:‘树在道旁而多子,此必苦李。’”
道旁苦李的典故
王戎七岁时,曾经与很多小孩一起到外边玩耍,看到路旁有许多李子树上长满了李子,枝头压得很低。其他小朋友赶忙跑过去摘李子。只有王戎不动。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,他说李子树在路边能有这么多李子证明其很酸苦,否则早被摘光了。
更多成语
※※※成语推荐:※※※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急敛暴征 | 唐·白居易《杜陵叟》诗:“长吏明知不申破,急敛暴征求考课。” |
党豺为虐 | 明·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“且鄙人虽愚,独不知夫狼乎?性贪而狠,党豺为虐,君能除之,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,又肯讳之而不言哉?” |
犯颜极谏 | 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“犯颜极谏,臣不如东郭牙,请立以为谏臣。” |
侧目而视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汲郑列传》:“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,果然。必汤也,令天下重足而立,侧目而视矣!” |
桃蹊柳曲 | 宋·周邦彦《迎春乐》词:“桃蹊柳曲闲踪迹,俱曾是大堤客,解春衣贳酒城南陌。” |
安神定魄 |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1回:“自服了安神定魄之剂,连进了数次粥汤,被众人扶入寝室,一夜稳睡。” |
若隐若显 | 宋 赵佶《宣和画谱 山水三》:“作《风烟欲雨图》,非阴非霁,如梅天雾晓,霏微暗霭之状,殊有深思,使他人想象于微茫之间,若隐若显,不能穷也。” |
不测之罪 | 战国 乐毅《报燕惠王书》:“临不测之罪,以幸为利,义之所不敢出也。” |
剑及履及 | 《新华日报》1943.1.31:“社会上各界领袖,能以身作则,剑及履及的来做,则移风易俗,也绝不是挟泰山以超北海的难事。” |
龙血玄黄 | 《周易 坤》:“龙战于野,其血玄黄。” |